• 预约挂号
  • 官方微信

严谨 求实 卓越 创新

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1+3+3 合肥一院在市2024年度工匠和职工创新五小成果评选中再获佳绩!

2025-05-07 来源:一审:王昌义,二审:费秦茹,三审:李玲,编辑:苏蛰龙浏览量:154

近日,合肥市2024年度合肥工匠、技术创新成果评选结果揭晓。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医师杨薛萍获评“合肥工匠”;潘爱红《早期肺康复技术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获评技术创新三等成果奖,宁仁德《关节镜下肩关节上支点重建技术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研究》、韩国嵩《“拖尾征”锚定骨水泥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临床研究》分别获评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在合肥市2024年度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结果公布榜上,我院3名职工获奖:徐志华《一种长宽可双向调节的乳突撑开器》获评一等成果奖,杨会军《一种医用手持式角度可调穿刺装置》、李盈龙《一种磁力引导的泪道引流管在泪道疾病方面的应用》分别获评优秀成果奖。


“合肥工匠”1



   

图片


    合肥工匠 杨薛萍,本部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各类急危重症诊疗技术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CMO等及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202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MICU进修。合肥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秘书,为市重点学科、市名医工作室骨干,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主持院级科研2项、新技术新项目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7篇,多次获评“优秀论文”。多次获评院级“优秀个人”、“优秀教学秘书”,多次在院级比赛中获奖。


科技创新成果奖3



   

图片


 科技创新三等成果奖 潘爱红,副院长,主任护师。获奖项目:《早期肺康复技术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该项目通过构建三阶梯多学科肺康复管理构架,包括决策层、实施层及保障层;实施老年患者肺康复治疗综合管理方案;构建“三多”肺康复培训模式,并构建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同质管理。通过以上技术的实施,获国家专利20项,并将4项专利完成转化,获合肥市重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篇、论著2部、省级以上奖项6项,以及卫生健康推广适宜技术一项。该技术成果目前在省内9家大型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效益。


图片



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 宁仁德,副院长,主任医师。获奖项目:《关节镜下肩关节上支点重建技术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研究》。该项目采用关节镜下肩关节上支点重建技术对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共20例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病例进行治疗随访研究,研究证实该研发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获得更强的初始肩关节重建力学强度,增加肩关节稳定性,并可有效降低术后肩袖关节病和移植物失效的发生率;2)重建术后的再撕裂率、移植物蠕变和吸收率明显降低。安徽省科技情报所对该研究进行相关查新,查新结果显示此项研发技术国内尚无报道。

图片


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 韩国嵩,脊柱骨科主治医师。获奖项目《“拖尾征”锚定骨水泥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临床研究》。该项目研究证明,“拖尾征”锚定骨水泥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水泥团块稳定性的影响,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精确的新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这不仅能够促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技术的改进,还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五小”活动创新成果奖3



  

图片

 

    “五小”活动创新成果一等成果奖  徐志华,滨湖院区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获奖项目:《一种长宽可双向调节的乳突撑开器》。


图片


“五小”活动创新成果优秀成果奖 杨会军,本部影像中心主任技师,获奖项目:《一种医用手持式角度可调穿刺装置》。

图片


“五小”活动创新成果优秀成果奖 李盈龙,本部眼科主任,主任医师,获奖项目:《一种磁力引导的泪道引流管在泪道疾病方面的应用》。

立足岗位、乐于奉献!“合肥工匠”为榜样,工会将继续深化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继承发扬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搭建更多平台。同时,医院也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效热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