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发生骨折为特性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能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具有明确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及前臂远端。骨折后两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且因内固定的牢固性差,易松动,骨折愈合缓慢。
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将步入高龄高峰期,
60
岁以上人群将占总人口的士
7%
,达到
4
亿人左右,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将急剧增加,这在我国是一个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以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为例,其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点:
1.
疼痛:疼痛部位为腰背部及两侧肋弓部,严重时可产生全身疼痛,呈放射性烧灼痛、酸痛或钝痛,有时伴有肌肉抽搐。
2.
身高变矮和驼背:病变可累及多个椎体,脊柱可短缩
10~15cm
,后凸加重,形成驼背畸形。
3.
脊柱骨折常为患者首发症状和就医原因。其特点是多数人无明显外伤史,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身体扭转、乘车颠簸或仅有负重活动等。胸椎
10
、
11
骨折疼痛轻微,腰椎骨折疼痛较重。如稍有扭动或待重物等诱因可致疼痛加重。
4.
脊柱后凸对腹腔造成压迫,可致内脏下垂,常有便秘、腹胀、食欲减退。对胸腔压迫形成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出现上腹痛或胸痛,严重驼背可影响呼吸道通气等。
随着进行性体力减弱和胸、腰背疼痛,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过低,生活信心不足,不敢参加体育锻炼,闭门不出,精神紧张、焦虑,结果导致疼痛感增强,镇痛剂效果减弱。
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检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双能
X
线吸收法(
DXA
),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死亡率极高。所以,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发生骨折后再治疗更为重要和现实。
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的对象是未发生过骨折但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已有骨量减少(
-2.
5
≤T≤-1
)者,应防止发展为骨质疏松,目的是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和治疗指:已有骨质疏松(
T
≤-2.5)或已发生过骨折者,其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是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不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骨质疏松诊治和预防水平,我院开设了骨质疏松专科门诊,每周1-5下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