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挂号
  • 官方微信

严谨 求实 卓越 创新

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滨湖院区中医科|三伏贴、督灸、中药茶饮火热预约中……

2025-05-23 来源:文:张倩倩 一审:唐晓敏,二审:吴雯,三审:李玲,编辑:苏蛰龙浏览量:222

冬病夏治“三伏贴、督灸”、中药茶饮

中医科三伏贴、督灸、中药茶饮火热预约中……

 

一、为什么要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督灸治疗?

冬病夏治起源于中医学“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传统思想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阳气下降到最低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导致阳气不足者身体机能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的季节,人体阳气最鼎盛时候,气血流通最旺盛的时机,对冬季易发作或易加重的疾病施以助阳治疗,从而振奋阳气,调补阴阳,提高机体免疫,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适合于虚寒性疾病及亚健康人群。

微信图片_20250522094421

三伏贴又称穴位贴敷疗法,以“冬病夏治”为理论,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督灸,又称“长蛇灸”“火龙灸”,在背部督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艾灸而得名,被称为“灸中之王”。是从大椎至腰俞穴,在腰背部的正中、双侧膀胱经之间区域实施的灸法,与肾有直接关系,借助艾火和生姜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522094424

二、“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2)耳鼻喉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辨证属脾胃虚寒证、牌胃虚弱证者;

(4)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经行泄泻、宫寒不孕、产后身痛、产后腹痛、产后关节痛等;

(5)男科疾病:如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

(6)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关节疼痛、肢体肌肉疼痛、体虚怕冷怕风、肢体麻木、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病、肌纤维痛、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7)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

(8)慢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9)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三、“督灸”适应症:

督灸适合阳气不足、寒湿内盛者,具体包括:

(1)阳虚体质:畏寒肢冷、易感冒、疲倦乏力。 

(2)寒湿痹症: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

(3)慢性虚损:免疫力低下、过敏性鼻炎、哮喘。 

(4)妇科问题:宫寒痛经、月经不调。 

(5)亚健康状态: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的精力不足。


微信图片_20250522094428


禁忌人群:

三伏贴:孕妇、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热患者,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疾病、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出血性疾病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者禁用、5岁以下儿童慎用。

督灸:各种实证(如有咳黄痰、发热、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咯血者暂不宜用此法)、皮肤过敏、出血性疾病;体质过于虚弱、老人、小儿及孕妇等人慎用。

开展时间:(当日工作时间)

第一次伏贴时间:2025年6月21日(夏至)

第二次伏贴时间:2025年7月10日(伏前加强)

第三次伏贴时间:2025年7月20日(初伏)

第四次伏贴时间:2025年7月30日(中伏)

第五次伏贴时间:2025年8月9日(末伏)

贴药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00(逾期者可于次日补贴)                         

地点:门诊2楼-中医治疗门诊(28诊室)

咨询电话:0551-82139492(中医科住院部)

          19556070207  张医生

          13075517271  唐医生

预约:可至滨湖院区中医科住院部(内科大楼19楼)。





四、夏日推荐“中药茶饮”

①乌梅汤

【功效】解暑、生津;开胃、化痰降浊。

【组方】乌梅、山楂、陈皮、玫瑰花、桑葚子、甘草等纯中药草本。

【饮用方法】一份本品用300-500ml水冲泡或养生壶煎煮代茶。

【注意事项】妊娠期及哺乳期禁用;脾胃虚寒者、慢性病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贮存条件】阴凉干燥处、密封存放。


②调脂轻身茶

【功效】健脾化湿、祛痰消脂,主治肥胖、脂肪肝等疾病。

【组方】茯苓、薏苡米、绞股蓝、枸杞子、薄荷、决明子等纯中药草本。

【饮用方法】一份本品用300-500ml水冲泡或养生壶煎煮代茶。

【注意事项】妊娠期及哺乳期禁用;慢性病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贮存条件】阴凉干燥处、密封存放。

如有需要,可按需进行咨询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