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之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全书第十一部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选编了
6
篇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足时代前沿,放眼国际大势,胸怀“两个全局”,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总结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经验与规律,提出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格局、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鲜明主张。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遵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指南。
做好培根铸魂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做好培根铸魂工作,把广大青年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注重文化育人。人是文化的产物和结晶,是文化的存在。文化赋予人们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所在,也为人的成长提供人文滋养和精神家园。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抓住根本,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同育人体系,努力将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
厚植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积淀于人的心灵深处,为人的行动提供总体目标方向和持久强大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航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有力举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担当奋斗。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校教育是育人的基本途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育新人”工作中发挥着更为突出和直接的作用。只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才能引导广大青年把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加强实践锻炼,积极报效祖国。
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信息网络时代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加快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工作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是赢得舆论斗争主动权、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员干部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及时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主动提升全局把控能力、辨析批驳能力、善用媒体能力、疏导化解能力,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占领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重大课题。进入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新空间,那也就必须成为我们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的新空间。这个新的思想阵地,如果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屏、万物皆媒的全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大局,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在观念、平台、资源和队伍融合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做到应融尽融、能融尽融,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深度融合,使全媒体正能量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运用的不断涌现,网络空间治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仅要“管得住”网络,还要“用得好”网络,在网络设备完善、先进技术应用、信息化安全等方面下足功夫,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认真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播中国声音,是我们必须要扛起的时代重任,也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科学把握中国故事的背后逻辑。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宏伟事业,也要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点滴瞬间,还要阐释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生动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通过讲好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中国故事,让人们从中受到鼓舞,促进全社会在思想上的高度团结统一,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人人参与。在互联网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靠主流媒体发声,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发挥“传声筒”作用,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发挥民众“国家形象代言人”和“中国故事讲述者”的作用,营造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浓厚氛围。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当好表率,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办学合作中,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中,重视发挥师生群体作用,确立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广大师生要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推动民族复兴的自信心、责任感。
讲好中国故事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要具有相应的本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传播能力、引导能力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适应境内外传播格局新变化,精心构建话语体系,用入耳入心的方式讲清道理、说明中国,把“想讲”和“想听”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公信力、亲和力、感染力,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通过兴建孔子学院等方式,促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真实、丰富、生动的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作者李国忠为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